10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建议: 应对“耕地危机”

  • 2018-10-08 10:12
  • 环球网

全国人大代表、金正大集团董事长万连步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

万连步(右二)等10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建议推进化肥行业供给侧改革提升耕地质量

  这次联名的发起人万连步代表表示,长期过量使用化肥,导致土壤酸化日趋严重,土壤退化以后,不仅影响农产品品质,而且酸性土壤还会激活土壤中的重金属,被作物吸收后,进而造成农产品污染。“破解土壤问题,化肥企业能做的而且必须要做到的就是,减少化肥用量,但前提是要保证农民不增加投入、不减少产量,要让广大消费者吃得饱而且吃得好。达到这个目标,当前迫切需要化肥行业联合协作,研发推广高效新型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万连步说。

  土壤问题成为农业突出瓶颈

  据统计,我国酸性土、盐碱土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60%以上,耕地质量退化严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降低。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相比,全国耕地土壤pH平均下降约0.8个单位,全国盐渍化土壤面积约占总耕地面积的25%。耕地质量问题逐年累积并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瓶颈。

  基于此,《关于推进土壤改良修复工程,全面提升耕地质量的建议》提出,希望国家统筹考虑配套建设,加快建立土壤修复系统工程;强化科技在土地污染防治中的支撑作用;完善市场准入制度,鼓励优势企业参与土壤修复工程;出台促进土壤修复产业发展的税收、运价优惠;落实责任主体,建立土壤改良效果责任追溯制度。

  土壤污染防治尤其要突出科技的支撑作用。当前,国内土壤修复产业刚刚兴起,国家通过政策支持和课题项目引导,鼓励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以点带面,就能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激发土壤修复产业的“双创”活力,从而大大加快我国土壤改良修复和耕地质量提升的步伐。

  对于人大代表的联名建议,国务院参事室参事刘志仁指出,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已经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过渡,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食品安全以及相应的耕地质量问题引起的社会关注度与日俱增。因此,推进土壤改良修复工程顺天应时,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但同时,这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大气、水等各方影响因素,在顶层政策设计上要全局谋划、整体发力。

  联合协作推动化肥供给侧改革

  扭转土地退化现状,从供给侧改革的思路出发,就是要加快农业的上游化肥行业的创新转型,减少和淘汰低端产品的供给,扩大新型肥料的供给和应用,为农业提供更绿色的新型肥料和更专业的农化服务。

  但是,化肥行业目前创新资源非常分散,没有形成合力,甚至是互相技术保密,出现产品同质化、研发低水平重复且浪费资源的现象,这既导致我国肥料技术总体研究进展缓慢,阻碍了新型肥料的研发推广,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落后产能的过剩矛盾。

  参加联名的人大代表,既有来自产业链上游生产氮、磷、钾等单质肥的企业,也有来自产业链下游生产复合肥、新型肥料的企业。大家一致认为,只有上下游融合,强强联合,才能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提高化肥产业供给端的质量和效率,推动全行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

  联名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金正大集团董事长万连步指出,行业的事情行业来办,化肥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尤其需要集聚各方优势资源,以技术、资本、渠道、服务和品牌等为纽带,搭建产业协作的大平台,推动全行业形成联合创新、联合研发、联合生产、联合推广的合力,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行业转型升级和脱胎换股。金正大是国内新型肥料的领军企业,现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基地。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开磷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何刚是来自磷肥企业的负责人。他认为,产业上下游融合是大势所趋,瓮福对此持开放和欢迎的态度,将积极参与并推动这一进程。他建议,下游企业通过技术、品牌和渠道输出,推动上游企业化解过剩产能、优化产品结构,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产业调转升级之路,国家应该给予相应的专项资金、税费等政策支持。

  (原标题:10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建议: 应对“耕地危机”|人大代表|建议|耕地危机)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