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反目的戏码不只是美国队长 也有可能创业公司

  • 2018-10-04 11:08
  • 青年创业网
 《美国队长3:英雄反目》,兄弟反目成仇的虐心戏码,把观众的小心脏纠得一颤一颤的。而在硅谷那个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的舞台,也不乏轰轰烈烈的爱恨纠葛戏码。   英特尔和AMD(超微半导体公司),这对创业初期互帮互助一起成长的好基友,最后却撕破脸,闹得天崩地裂。这出相爱相杀的狗血硅谷创业大戏,也已经纠缠了40多年。  故事的开头还要从那个创造了整个硅谷的仙童半导体公司说起。   集成电路之父诺伊斯离开仙童半导体公司后,凭借其在科技界的声望,很顺利拿到风险投资,不久就和同为“八叛逆”的摩尔成立了英特尔。   同为仙童出身的杰里·桑德斯,就没那么幸运了。在“八叛逆”离开后,仙童公司的重组行动里,他被淘汰出局。销售出身的桑德斯怀揣着对半导体行业美好前景的信心,也踏上了创业的不归路。   桑德斯这个一无声望二无技术三无资金的门外汉,凭一腔热血在创业路上跌跌撞撞,连注册资金都凑不齐。   “诺伊斯总是说英特尔只花了5分钟就筹集了500万美元,而我花了500万分钟只筹集了5万美元。这简直是残忍,但我坚持不懈。”   最后还是诺伊斯用个人信誉为他的商业计划书做担保,这才让走投无路的桑德斯爬上了创业这条船,在1969年成立了AMD.AMD是一家主要为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电子行业设计和制造各种创新的微处理器、闪存和低功率处理器解决方案的公司。   1968年成立的英特尔在1971年上市,而亦步亦趋的AMD也在1972年跟着上市。   在周围都是IBM、摩托罗拉等巨头时,英特尔这个哥哥还是很照顾AMD弟弟的。因为面对这些巨人,英特尔自己也都是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   上世纪80年代以前,IBM、DEC这些计算机公司自己都有余力生产处理器,而且技术都是能代表行业最高水平。即使是英特尔这种以技术为导向的创业公司,80年代的处理器都比不上IBM在70年代的产品,因此仍只能啃那些大公司看不上的,相对低端的市场蛋糕。更不用说AMD了,创立初期就定位明确:以市场为导向,立志学习和模仿英特尔,争取凭质优价廉的产品,成为“第二供应商”。   1981年,IBM这个PC市场的后来者,为了快速推出产品抢占市场,也懒得设计处理器,破天荒决定对PC的两大核心——操作系统和微处理器采取外包策略。   为防止一家独大,IBM的采购原则是必须有两个以上的公司参加竞标。所以,英特尔邀请了自家还未成气候的AMD,主动开放X86系列处理器技术,让AMD成为自己的后备供应商。这也就是为什么在80826处理器上,会同时出现英特尔和AMD两家的Logo.   成功成为IBM的最大处理器供应商后,随着个人电脑的流行,借着IBM-PC这股东风,英特尔一下子扶摇直上名扬四海,顺利跻身财富500强之列,并被《财富》杂志将此评为“七十大商业奇迹”之一。英特尔的处理器和微软的操作系统的WinTel时代正式开始。   这场变革里,AMD跟着英特尔也鸡犬升天。随后英特尔和AMD采取错位经营,一个技术创新,一个填补低端市场,双方在桑德斯的协调下解决专利问题后,建立起其乐融融的战略合作关系。   完成宏图霸业的英特尔,在一次偶然中发现,AMD居然开始生产自家的芯片了。这可不得了,英特尔开始重新审视这个一直被自己低估忽视的“模仿者”。   随着日本韩国在高新产业的崛起,市场竞争加剧,英特尔的危机意识觉醒。1985年,英特尔单方面撕毁和AMD关于合作生产80386处理器的合约。   突然的发难让AMD措手不及,只能寻求法律的帮助。然而,在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人力和财力后,历时三年,AMD才打赢了官司,但在一日千里的互联网科技领域,终究是错过了发展的大好良机。   在这段时间里,AMD只能沦为一家仿制工厂,而如日中天的英特尔在1993年开发了奔腾MMX系列,比普通CPU在运行程序和处理多媒体指令的能力提高了60%,开创了CPU的新纪元。   正当英特尔笑傲江湖时,却突然做出退出Socket7,进军Slot1市场的决定。Socket7是英特尔专为奔腾MMX系列CPU设计的插槽,Slot1是为取代Socket7而开发的CPU接口。之所以走这一步险棋,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开放的Socket7插槽所带来的山寨问题。   表面上被逼得走投无路的AMD抓住了着千载难逢的时机。英特尔想的很美好,但对于大部分主板厂商来说突然地改变CPU接口,是很麻烦的事。AMD利用新开发的在Super7(Socket7的升级)基础上的100MHz外频处理器,抢在英特尔Slot1的新芯片组前进入市场,主打性价比优势。一鼓作气,在1999年之后,推出1GHz的CPU、速龙系列的雷鸟和毒龙,开始和英特尔正面干。   英特尔看AMD的眼神都不对了,赶紧优化奔腾3,推出史上最长寿的处理器——奔腾4。头顶“性价比之王”的速龙也推出一代经典——巴顿。只有800元的巴顿超频到3200+(主频2.2G)后,完全可与报价2000元的奔腾4相媲美,这让无数游戏玩家痴迷不已,掀起了争相采购的狂潮。   2004年到2006年这两年里,AMD达到了逆袭的巅峰。随着64位处理器的面世,在性能上也超越了英特尔。走了长达30多年的跟随模仿之路,终于,AMD站到了英特尔的前面。   直到2005年6月,英特尔的酷睿2双核处理器终于出生了,提高三倍性能的同时降低40%的功耗,全面碾压速龙系列,一代王者速龙价格暴跌千元。英特尔的酷睿i系列在2010年发布,高、中、低端一网打尽。   毫不留情的英特尔一举夺回市场的主动权,重新树立绝对技术优势。在此之后,AMD再也没能重回06年的巅峰,大起之后的大落,彻底进入低迷期。   这场恩怨情仇,几乎代表了整个CPU的发展史。正是由于英特尔和AMD之间这生命不息,竞争不止的对手戏,才有了现如今的PC电脑。   英特尔是一家伟大的公司,从创立之初就屡败屡战,打破英特尔垄断的AMD又何尝不是。

  (原标题:英雄反目的戏码不只是美国队长 也有可能创业公司|目的|戏码|只是)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