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车迎“至暗时刻”向我们发出警示

  • 2019-05-15 10:47
  • 中国经济网

  退押金的问题解决不了,ofo的品牌价值和商誉会加速流失。随着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不断深入,某些互联网新业态也在经历着与共享单车一样从“轻”到“重”的过程,未来类似的“考卷”还将不断出现。只有在保护创新和防范风险间找到一个公众满意的答案,才能充分保护用户们乐于“尝鲜”的宝贵信心

  近日,身陷传闻已久的小黄车迎来了自己的“至暗时刻”。超过1000万用户涌入ofo的“退押金系统”排队,即使按照每人99元押金计算,ofo也需退还近10亿元。对于9月份就被供应商因拖欠货款告上法庭的ofo来说,显然无法在短时间内满足如此大规模的退款需求。正因如此,尽管ofo表示会按顺序退款,但一天的时间内获得退款的用户仅有不到5000人。

  作为共享单车两巨头之一,小黄车的命运将走向何方?用户到底是否能够拿回押金?

  “退押金”是ofo理所当然应尽的义务,毕竟押金只是押金,有押就有退,即使快速扩张的愿望再急迫,面临的资金压力再沉重,也不能将用户的押金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至少应该考虑到一旦遇到用户挤兑押金,如何化解风险。但是,现在看来ofo显然并没有给自己也没有给用户“留下后路”。

  这样一来,ofo管理层已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毕竟大量用户还堵在公司总部门口,退押金的问题解决不了,ofo的品牌价值和商誉就会加速流失。倔强且年轻的ofo管理团队在与资本、收购方漫长的“拉锯战”中错失了太多机会,现在他们必须作出选择,哪怕退出的代价再大,哪怕贱卖自身,也必须要给自己的用户一个“说法”。

  这也给互联网领域的创业团队敲响了警钟。如何评估自己的价值,如何处理与资本方的关系,一直是创业者们需要面对的核心问题。资本是冷酷直接的,其目的就是盈利,因而会在瞬间“变脸”;也可能没有公司的创始团队那样眼光长远,但资本也在观察整个领域与行业,来自资本的建议与要求,不一定只是为了实现或折损创业者们的自尊。互联网企业的快速扩张好比一场超越想象的美梦,如果没有符合逻辑的商业模式和持续造血的盈利能力,梦总是会醒的。

  当然,用户们恐怕也要对小黄车拿出一点耐心。诚然,千万级别用户的退押金需求,给ofo管理层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在另一方面,这样的压力必然会传导到有意接手ofo的“下家”,一旦ofo被视为难以挽救的“烫手山芋”,只能破产清算。按照此前破产的小鸣单车回收处置办法,每辆单车只能作价12元,其清退用户押金将成为一项“不可能任务”。

  即使在今天看来,共享单车依然为解决城市“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题提供了方便和最有效率的方法。不过,在快速扩张中所沉淀的大量来自普通用户的资金,以及众多共享单车占用包括道路在内的公共资源,也让共享单车同以往轻资产的互联网新业态完全不同。包容审慎的监管大方向,保护了包括电子商务、网约车等一系列细分领域,但如何更准确地预判风险,更有力地保护公众权益,确实值得监管部门在这场共享经济的潮涨潮落间作出总结。

  毕竟,随着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不断深入,某些互联网新业态也在经历着与共享单车一样从“轻”到“重”的过程,未来类似的“考卷”还将不断出现。只有在保护创新和防范风险间找到一个公众满意的答案,才能充分保护用户们乐于“尝鲜”的宝贵信心。

  原标题:小黄车迎“至暗时刻”向我们发出警示|财经频道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