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晨创投的2018:下注技术创新与消费升级

  • 2019-05-14 11:28
  • 每日经济新闻

  中国的创投界有“四大金刚”——深创投、达晨创投、IDG资本和红杉资本,它们经常在各大权威机构出具的年度创投机构排名中轮流“坐庄”。与后两位主攻美元基金的风格不同,达晨创投和深创投主攻人民币资产投资,也是国内最早成立的一批创投企业。其中,达晨创投首开了中国本土风投成功第一例——2006年,同洲电子上市,被誉为中国创投里程碑事件。

  2018年是达晨创投发展的第十八个年头,一向以中国创投行业拓荒者自居的它,在今年又将交出怎样的答卷?《每日经济新闻》从“募投管退”四个方面展现了达晨创投2018年的投资全景。

  ●上半年基金规模已达250亿

  深圳市达晨财智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晨财智)是达晨旗下基金的管理公司,上市公司电广传媒是其最大股东。2017年年报、2018半年报显示,达晨财智管理13期基金,总规模达200亿元;到2018年中期,该公司管理基金总规模已达250亿元。以此推算,达晨财智在2018上半年实现了20%以上的规模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短期股权投资市场的资金面明显收紧。来自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统计,2018上半年,创投机构共新募集261只可投资于中国大陆的基金,同比下降38%;其中,披露募资规模的234只基金新增可投资于中国大陆的资本量为794.6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4.1%,平均募资规模3.4亿元人民币。

  不难发现,虽然“募资难”肆虐VC/ PE行业,但达晨的新基金募集似乎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记者注意到,同今年日渐转暖的美元基金吸金模式不同,达晨创投在管基金的资产属性仍以人民币资产为主。今年下半年初期,旗下深圳市达晨创通股权投资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达晨创通)成立,基金规模46.3亿元人民币。有媒体统计,截至今年10月底,该公司在管基金数量已经达到20只。

  在达晨财智募集并管理的基金中,资金来源主要由机构LP和个人LP组成,不过按照该公司高级合伙人邵红霞的说法,近年来,机构LP逐渐成为主角,“其实可以做到100%机构化,不过因为有一些个人LP已合作多年,这些个人更接近于家族财富管理或是代表产业集团出资,在出资门槛、专业度方面都与我们比较契合。”

  事实上,LP机构化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以达晨今年新募集成立的创通基金为例,该基金获得了深圳市政府引导基金、深圳福田区政府引导基金的出资,引入了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一些专业的母基金、产业资本等。按照此前官方的统计,该基金的个人投资者只占不足5%,机构投资者占到95%以上。

  此前邵红霞还提及,尽管公司拿政府引导基金的比例最高可以达到单只基金规模的25%以上,但考虑到政府引导基金对反投比例的要求,压力还是存在的。所以,在达晨创投的基金募资组合中,会适当控制政府引导金的比例。

  ●多看少动、重点“狙击”

  手握充足的资金,达晨却并没有“海投”,而是重点下注技术创新、消费升级、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创新型企业。与此同时,随着基金规模稳步提升,其在项目布局上也更集中,通过多轮持续加注,在一些明星项目上投资数亿元,也不放过布局新兴领域的早期项目。

  正如达晨财智创始合伙人、董事长刘昼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的,“我们要支持实体经济、持续投资制造业升级,扎扎实实投资那些具有核心技术优势、自主创新的中国高端制造业。”

  主管其投资业务的执行合伙人兼总裁肖冰此前也表示,“以前80分的项目可能就投了,现在要提到90分,我们要放缓一点,但绝对不放过。”

  据CVSource投中数据统计,截至12月13日,在达晨创投投资的行业布局中,高端制造数量最多,软件、电子商务和大数据紧随其后。投资轮次分布上,其涉及创业公司A轮融资的数量超过170次,涉及金额47.47亿元,为所有阶段之首。不难看出,达晨创投对赛道的甄别并非风口经济使然,而是立足重度垂直的专业化,发力于科技赋能的制造升级、消费升级与服务升级。

  在今年的资本寒冬中,达晨创投将投资策略调整为多看少动,重点“狙击”高端制造。比如,今年3月其投资普博科技、5月投资凌雄租赁(该项目后续融资估值已翻倍)、7月投资商桥货巴、8月投资顺科新能源等。

  刘昼曾表示,“产业资本在对接实体经济时,要对所投行业有充分的了解,认清差距才能触底反击。”他还提及,资本在助力企业度过流动性危机的同时,理应更具责任心地帮助其完成从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甚至是专属创造等高度迈进。

  事实上,不论是对政策,还是对投资标的的甄别,资本一方同企业本身,天然有着信息不对称的特性。因此,投资机构在构建自身投资策略的思路时,理应顺着目标公司的发展进行探索。

  基于此,刘昼表示,环保、新能源汽车、半导体芯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均大有可为,也是投资机构理应着重布局的专业赛道。但对专业投资人而言,最重要的是弄清楚“什么好投、什么不好投、什么不能投”。“只有不断同企业建立沟通,帮助他们在专业领域予以管理经验和产业链延伸机遇等配合,才能更好地让投资资金发挥更大价值。”

  ●投研管理“化零为整”

  时下的创投氛围一改往日的资本漫灌,也在朝着更加精准和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迈进。换句话说,当下的融资环境要求众多GP“谋定而后动”。正因如此,专注特定领域形成独有的垂直培育产业链,是当下众多GP改进的方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现在很多创业者在寻找GP领衔投资时,会关注其产业背景的资源深度。一位创投界人士告诉记者,能够给予创业项目所在产业链的相关资源,包括技术、销售和推广支援的GP才入得了一些明星创业者的眼。“放长远看,创业者希望长期受惠而非燃眉之急。”

  可见,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的“教练式”GP正在被广大创业者追捧,这也倒逼了创投机构朝向更加垂直的领域进行精益化管理和改革。

  于达晨创投而言,其2013年已经开始塑造自己的多元投资体系。以行业划分,建立了TMT、医疗健康、消费服务、节能环保和新材料、智能制造、军工等六大行业投资部。

  以一批具有深厚产业背景的专业投资人员主导行业线的投资,同时,以行业来引导投资,加强行业与区域的紧密合作。在专业化转型的过程中,一些跟不上步伐的投资人员则被淘汰,区域的布局也更加集中,其逐步形成了行业与区域双维驱动、平台与生态良性互动的格局。

  产业纵深的背后,折射出企业投资策略多元尝试的治理结构转型,而这在时下的中国创投圈也正成为一股风潮吹开,体现着不同理念、甚至是管理结构相互融合的投资新探索。

  除此之外,达晨创投也加大了同业内其他机构的合作,共谋投资机遇共赢。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深创投、东方富海、君联资本和IDG资本均是同达晨创投有较多合作的机构。

  ●欣锐科技已上市天味食品排队中

  尽管达晨创投在投资管理上已准备实行精益化的垂直纵深,不过这套打法发挥作用尚需时日,至少从今年该公司的退出情况来看,与2017年差距甚大。截至12月14日,仅有欣锐科技一家企业在A股上市,且无其他成功上市案例再现。

  电广传媒2017年年报显示,全资子公司达晨创投实现了尚品宅配、光莆电子、浙江洁美、凯普生物、湖北瀛通、星云电子、海南钧达、弘信电子等12家公司IPO过会;15个项目在新三版挂牌。然而到了2018年,幸运儿只有一家。

  具体来看,围绕欣锐科技的投资,达晨创投的布局不可小觑。数据显示,2015年4月,达晨创投通过旗下达晨创丰基金对欣锐科技投资5000万元,上市后持股比例4.92%,目前为公司第四大股东。值得注意的是,自欣锐科技5月份上市以来,连续两个财报季中,达晨创丰基金均未减持股份,而此前其所投向的创业黑马和星云股份均在上市后陆续减持退出。

  据了解,欣锐科技是一家专注于新能源汽车车载电源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不过,企业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在今年前三个季度呈下滑趋势,三季度仅贡献0.12亿元,同比下滑51.42%。有券商分析报告指出,机构看好公司在汽车制造领域内进行新能源技术研发的实力,这或许是当下机构投资者对这家公司的期许。从达晨创投剑指高端制造的目标来看,欣锐科技的技术特质倒也符合其投资品味。

  不过,欣锐科技的“达晨背景”并非只有达晨创丰基金,数据显示,达晨创坤基金和达晨晨鹰一号基金也参与其中。2016年8月,达晨创坤、达晨晨鹰参与欣锐科技IPO前最后一次增资,分别出资8000万元、3000万元,上市后持股1.64%、0.62%。

  从投资回报来看,达晨创丰基金账面退出金额6563.38万元,达晨创坤基金为2192.94万元,达晨晨鹰一号基金为822.35万元。此外,若按照现有持股情况来看,截至12月14日,欣锐科技市值40.72亿元,3只基金合计持股市值逼近3亿元,比总成本1.6亿元浮盈1.4亿元,收益率达到85%。

  此外,达晨创投所投企业天味食品目前正在A股IPO排队中,旗下3只基金达晨创世、达晨盛世、达晨财智合计持有4.84%股份。可见,达晨创投今年的退出成绩单稍逊于往年,不过在当下的一级市场,退出难的另外一层含义则是监管对资本助推实体经济发展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创投领域的发展依然要遵循价值投资取向,对于手握重金的GP,实行对特色领域的精益化管理,进而对接项目完成由青涩到成熟的蜕变才是时代赋予创投界的本质意义。

  原标题:达晨创投的2018:下注技术创新与消费升级|财经频道

头条推荐
图文推荐